吉林大学论坛-小清湖bbs牡丹花开 → 日日禅1.11到市场买菜去
查看完整版本:日日禅1.11到市场买菜去
2014/9/21 8:14:39

日日禅1.11到市场买菜去
有两个禅寺,同在一个城中,相距不远。
每天清晨,两个禅寺都要派个沙弥到市场上去买菜,两个沙弥在市场上撞见时,总免不了要寒喧几句。
一天,两个沙弥又在市场上撞见了,一个沙弥随口问道:“师兄,你到哪里去呀?”
“风吹到哪里,就到哪里去。”
问话的沙弥没想到对方这么回答,一时语塞,他想起师父天天训练禅锋机诘,怎么到了用时就不行了呢?于是就回去对师父讲了原委。师父责备他说:“笨蛋,如果他再这样说,你就问他,假如没有风时,你到哪里去呢?”
第二天,这个沙弥就专在市上等候,果然又碰上了那个沙弥,于是他赶忙问:“师兄,你到哪里去呀?”
“腿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去。”
问话的沙弥一听这句话,又被噎住了。只好回去告诉师父。师父不满地说:“傻瓜,你为什么不问:‘如果腿儿不走了,你到哪里去呢’?”
沙弥用心记住了师父的话,还把类似的回答又准备了一番。
第三天,两人又在市上相遇了,沙弥胸有成竹地问:“师兄,你到哪里去呀?”
“我到市场买菜去。”
这一下子,又把他溜到嘴边的所有的话都噎回去了。

体悟禅的本质,要放下执着;用禅的方式讲话,也不能拘泥执着。禅语的妙处,就在于信口拈来,皆成妙趣,不用心机,自然幽默。它是从禅心中自然而然的涌流出的一股甘泉。
隆仁
2013-10-03


2014/9/21 8:14:40

二楼


2014/9/21 8:14:40


日日禅1.13孤掌难鸣<?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白隐禅师是日本建仁寺的住持,他曾抚养了一个叫丰的小孩,当丰十二岁时,他要求跟白隐学禅。白隐说:“当双掌互击时,你可以听见双掌发出的声音。现在,你能给我表演孤掌之声吗?”
丰回到房内深思默想,实然窗外传来艺妓的歌声。于是,丰说:“我知道了!”
第二天,丰来到白隐处,表演艺妓的歌声。白隐说:“不对,那不是孤掌之声,你根本没有了解孤掌之声。”
丰于是搬进山中参究,一天,他偶然听到水滴声,心想,我总算明白了。
第二天,他来到白隐处,模仿水滴声。白隐说:“这是水滴的声音,你再去参究吧!”
他以后又模仿风声、蝉声、猫头鹰叫,但都被白隐否决。
最后,丰进入真正冥想之境,超越一切声音,终于领悟了什么是孤掌之声。他说:“我无法再想到其它声音,所以,我达到了无声之声。”

孤掌难鸣,这是常识。但从形下透视形上,声尘起自双掌,掌声消失,掌亦消失。再从形上透视形下,心念一动,两掌合而声尘起。
隆仁
2013-10-03


2014/9/21 8:14:41

日日禅1.14女子出定
某日,释迦牟尼佛对大众说法,有位坐在他身旁的女子入了定。文殊菩萨见到后问佛陀:“这位女子为什么能在您身旁入定,而且达于三昧?这一点,就连智慧第一的我都无法做到啊!”
释迦说:“你把这位女子从定中引出,自己问她吧!”
于是文殊菩萨就走到女子面前,绕着她走了三匝,并且鸣指一下,但女子并未出定。文殊菩萨十分惊讶,他用尽神力,甚至将女子托至梵天,都无法使她出定。
释迦在一旁看到后就说:“现在,即使有千万个文殊菩萨也无法使她出定。要使她出定,只有下方世界过四十二恒沙国土有位罔明菩萨可以做到。”
罔明菩萨听到释迦召唤,就从地下涌出。他向佛陀作礼后,走到女子面前,鸣指一下,女子就马上出定了。

“罔明”就是无明。许多发大誓愿禅定修行的人能够忍受外部世界的任何磨难,抗拒各种各样的诱惑,唯独抵御不了内心萌发的无名烦恼。内心产生的杂念可以使往日的一切修行都化为乌有,前功尽弃。
隆仁
2013-10-03


2014/9/21 8:14:41

日日禅1.15背柴走江湖
六祖慧能之后,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两位禅师对禅宗的传播光大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这两位,一个在江西,一个在湖南。当时云游四方参禅悟道的青年学僧不是投在江西马祖处,就是投在湖南希迁处,所以人们习惯地称之为“走江湖”。
一天,某学僧向石头希迁禅师参请,希迁问:“你从哪里来?”
学僧:“从江西来。”
希迁:“你见到马祖了吗?”
学僧:“见到了。”
石头随手一指旁边的木柴,问题:“马祖大师像一堆木柴吗?”
学僧无言以对,只得回到江西去参请马祖道一禅师,向他叙述了石头希迁禅师的问话。没想到马祖突然问:“你看那堆柴有多重?”
学僧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没有仔细称量过。”
这时马祖做出惊叹的样子说:“你的力气太大了!”
学僧不解地问:“为什么呢?”
马祖说:“你从湖南背来一堆柴,难道不是很有力气吗?”

禅性充满宇宙,“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木柴不出法界,它的佛性与诸佛、诸祖无异,所以,希迁把马祖比作一堆木柴。
隆仁
2013-10-03


2014/9/21 8:14:41

日日禅1.16不去曹溪,怎知不缺
唐代的石头希迁禅师俗姓陈,端州人,早年赴曹溪参请六祖慧能,慧能曾为他剃度出家。后来,慧能圆寂了,希迁遂依止慧能的大弟子青原行思。
行思初见希迁时问他:“你从哪里来?”
希迁答:“从曹溪来。”
行思:“你从曹溪带了什么来?”
希迁:“没去曹溪前,也没缺什么!”
行思:“既然如此,还到曹溪去干什么?”
希迁:“不去曹溪,怎知不缺?”

禅祖认为自性本身具足,非为外得,即使是曹溪圣地,又能给人什么呢?但心内之宝,外被尘识所障,不经觉者点拨指示,只能是握璧如石,所以希迁说“不去曹溪,怎知不缺”就是这个意思。晋朝的傅大士曾说:“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不也是点拨学人的佳句吗?
隆仁
2014-04-12


2014/9/21 8:14:42

日日禅1.17磨砖成镜
马祖道一禅师,四川广汉人,幼年在罗汉寺出家,后来在渝州圆公律师处受具足戒,开元时,马祖来到南岳山,在一个草庵里修习禅定。
南岳般若寺的怀让禅师看到马祖天天关起门来用功,不知道他的功夫是否正确,就来敲马祖的门,听见里面并无回答,就又加大力量,把门拍得山响,马祖受不了吵闹,把门打开了。
怀让禅师问道:“大师天天枯坐在这里,如果不修止观功夫,怎么能够成佛呢?”
马祖未理解怀让禅师的话,反而觉得厌烦,就又关起门来坐禅。怀让禅师于是想了一个办法,拿起砖头来,在马祖草庵前用力磨起来,一连磨了很多天,声音非常刺耳,马祖静不下心来,开了庵门,循声找去,看见还是那天敲门的和尚在磨砖,就不高兴地问道:“禅师,你磨砖究竟是要干什么?”
怀让禅师哈哈一笑,说:“我磨砖是想做一面镜子。”
马祖奇怪地问:“磨砖哪能做成镜子呢?”
怀让禅师说:“是呀,磨砖不能成镜,那么一味枯坐就能成佛吗?”
马祖一听,豁然开悟,如醍醐灌顶,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就投在怀让禅师的门下聆听教诲,终于成了禅宗的一代宗师。

磨砖成镜,如掘地看天、缘木求鱼一样,虽是苦行,但无法达到目的。禅悟不等于一味枯坐,要反观自心,才能洞见真如。
隆仁
2014-04-12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0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