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论坛-小清湖bbs牡丹花开 → 朝阳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介绍
查看完整版本:朝阳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介绍
2014/9/21 0:19:24

一楼度娘


2014/9/21 0:19:25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其前身是50年前成立的长春地质学院仪器系。

学科建设方面:

本科专业2个:测控技术与仪器(国家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工程硕士授权点2个:仪器仪表工程、电气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仪器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省重点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2014/9/21 0:19:25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仪器科学与技术。

其中,地球探测技术及仪器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并进入985工程二期和211工程三期建设。并拥有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地球探测技术及仪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测控仪器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智能仪器与测控技术研究所。

师资队伍方面:

历经6年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为主体,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强的教师、教辅和管理三支队伍。学院现有教师55人,工程实验人员19人,党政管理人员17人。教师中有教授19人,副教授1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青年教师成长迅速,近几年从国内外陆续引进具有博士学历以上的青年教师21人。有6名教师到国外学成归国。中青年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

“仪器专业主干课程与创新实践教学团队”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跨世纪人才1人,新世纪人才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部级优秀教师1人,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教育部仪器科学与技术教指委委员1人,教育部电气工程教指委委员1人,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电子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人,吉林省杰出青年1人。引进国家“千人计划” 崔洪亮教授。另外,在校内聘任了11名双聘教授,其他国内外兼职教授5人(其中国外2人)。

科学研究方面:

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级18项,省部级12项;

科研经费8000余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423万元);

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7项;

SCI和EI收录论文分别为12篇和93篇;

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6项。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学院的基础和专业实验条件不断改善,拥有吉林省仪器电气实验教学中心和大学生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近年来还建立了吉林大学美国德州仪器DSP联合实验室、台湾凌阳单片机实验室。学院培养了大量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创新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高级科技人才,在历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学院具有高水平的从本科到博士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突出“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办学特色。学院以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适应面广,并且在技术开发、理论研究、设计制造、运用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的高等人才为目标,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2011年学院在校本科生739名,硕士生215名,博士生45名。已成为我国培养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院在地震勘探仪器装备、时间域和频率域电磁探测仪器、海底探测仪器、航空探测仪器、弱磁测量仪器、核磁共振找水仪器、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技术、分析仪器等领域已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和雄厚的科研能力。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科技大会奖和20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拥有16项国家发明专利。 “十一五”期间承担了国家“863”和国家科技支撑等计划的重大项目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等30多项。

学院非常重视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在人才培养、科研等方面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我院每年选派专家、学者出国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访问或进修;聘请了多位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兼职教授,每年聘请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接收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及访问学者来院学习与工作。

在以信息化、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工业文明的浪潮中,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决心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和着时代的脚步,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卧薪尝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迎接挑战,积极发挥学科交叉综合的优势,不断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在国际上也有影响的学院。


2014/9/21 0:19:26

2009级培养方案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College of Instrument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由仪器系(始建于1959年)、电气工程系、仪器电气实验教学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土资源部重点究实验室、吉林省测控仪器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大学智能仪器与测控技术研究所组建而成。
学院拥有一支由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省管优秀专家、杰出青年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富有朝气的师资队伍。教授15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9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1人,讲师和工程师17人。教师队伍中既有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也有近几年在学术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后起之秀,中青教师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根本,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与融合,科研引领教学。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学院具有高水平的从本科到博士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博士学科是吉林省和国土资源部重点学科;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与机械、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5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仪器仪表工程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宽口径的本科专业。坚定“专业以育人为本,科研教学协调发展”办学理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办学特色,“科研引领教学”的建设思路:团队探索 “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项目支撑实践教学,教学共享科研资源”等方式,引领主干课程建设,创新实践体系,获得省部教学成果一等奖,近三年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有吉林省和吉林大学精品课程2门;学生在历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实践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获得首批吉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示范基地。以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适应面广,在技术开发、理论研究、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的高等人才为目标,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数千名毕业生成为专家学者、工程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名毕业生担任了厅局长、总工程师、总经理等政企部门要职。已成为我国培养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科研基地建设,提倡教研相长。学院在地球探测仪器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有重大影响或填补国内空白的科技成果。研制的航空核子旋进磁力仪获国家科技发明奖,光泵磁力仪和航空综合测站获国家科技大会奖,GEM系列数字大地电磁测深仪、超导弱磁信号检测仪器、高密度电阻率仪、浅层地震仪、电磁驱动的高频可控震源等20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出版《超导地球物理仪器》等专著15部;拥有数十项国家发明专利。学院承担着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等科研任务。近年来建立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创新中心、吉林大学美国德州仪器DSP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基地。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大学、研究机构,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计量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地科院、广州海洋局、国家地震局地质所等保持着广泛的联系与协作,互派青年教师访问、交流,推荐优秀的学生到那里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在以信息化、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工业文明浪潮中,和着时代的脚步,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勇于创新,迎接挑战,发挥优势,不断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学院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树立勤奋好学、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激励学生奋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明显竞争优势的专门人才。


2014/9/21 0:19:26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竞争优势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宽口径技术人才。
毕业生具备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胜任电气信息等相关领域的生产、运行、试验、设计、制造、管理工作,适宜到科研部门和高校从事科研、教学,也可攻读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电工、电力与电气工程、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等较宽广的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受到电子技术、电工与电机、电力拖动与控制、电气测试技术基础等多种综合性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运行管理科学知识;
2.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外文书刊和技术资料,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
3.掌握电路与电工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电磁场等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
4.初步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电力工程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等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控制、测量等问题的能力;
5.具有微处理器、可编程控制器和计算机开发应用能力;
6.具有较强的专业领域的试验设计、运行分析能力;
7.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前沿和发展动态;
8.掌握资料查询和运用网络等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电磁场、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连续与离散控制系统、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金工实习、可编程器件系统设计实践、计算机辅助分析与PCB设计、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与实践、信号分析与处理实践、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实践、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课题实践、电气工程认识实习,科技(学术)实践,毕业设计。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电气工程领域某专业方向的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究开发、经济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以在电力系统和电气装备领域,也可以在自动化及信息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研究开发、系统运行、设备制造等工作。
五、学制
四年
六、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七、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完成教学计划所要求的全部教学环节。毕业生获得的总学分应不少于199学分,其中理论教学(含实验)不少于151学分,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40学分,课外学术培养不少于8学分。



2014/9/21 0:19:27


实施“仪器电气本科生科技学术实践‘六个一’工程” (即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一项课外实验项目、一篇调研报告、一项科研训练、申请一项专利、撰写一篇中文论文和外文论文”),开展好“六个讲座”(即“学习引导、实验方法、创造发明、中文学术论文阅读与撰写、英语文献阅读与撰写、新技术发展”系列讲座),规划建设“大学生成长与科技学术成果”档案和展厅。


2014/9/21 0:19:28

@欲望染指の青春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05 second(s)